1. 生产大豆分离蛋白
利用膜技术代替传统的酸沉法生产大豆分离蛋白先进性突出,主要表现在:由于的大豆蛋白未经酸处理,变性减少,蛋白质溶解度好,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同时,生产废液净化后,可重复使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水资源,还可对大豆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如异黄酮、低聚糖以及皂甙、胰蛋白酶抑制剂等进行有效回收,从而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2. 淀粉工业蛋白废水处理
根据蛋白分子和其他物质不同的分子量,把淀粉蛋白废水通过膜过滤,将蛋白废水中的蛋白进行有利的回收,而废水中的其他物质经不同装置的过滤也可以回收利用。本工艺挽回了薯类蛋白资源的流失,而且还保护环境,维护江湖河海的生态平衡;另外,此工艺无需加热成百吨废水,回收效率高,损耗流失率极低。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对于目前国内传统“碱溶酸沉法”分离大豆蛋白生产线,还存在的最大缺陷是设计过程均未考虑大豆乳清废水的排放处理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虽然各厂家生产工艺略有差别,但对于年产1000吨的分离大豆蛋白生产厂,年排放废水估计都在7万吨左右,其中乳清蛋白废水约4万吨,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物需氧量)含量均高于1万以上,含固量约2%,其主要成分为盐类、乳清蛋白和大豆低聚糖,还含少量的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等生物有效活性成分。多数大豆蛋白生产企业都将乳清废水直接排放,既浪费了资源,又严重污染自然环境,这已成为多年困扰企业生产的难题,相关企业对废水处理要求极为迫切,也引起了环保部门的极大关注,都期望改进大豆蛋白的生产工艺,治理环境污染,同时回收大豆乳清中的有效活性成分。
大豆乳清中含有多种生物有效活性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引人注目,主要有:含于乳清水中的乳清蛋白,包括低分子量的短链肽、氨基酸等,这些成分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发泡性、在酸性条件下不沉淀,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很适于用在食品饮料中。
含于乳清废水中的低聚糖,主要成分为水苏糖、棉子糖和蔗糖,热稳定性好,是低热量天然甜味剂,其引人注目的生理功能是可被人体肠道内的有益细菌———双歧杆菌所利用进行优势增殖,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效果比其他低聚糖更为有效、明显,因此可作为食品新配料广泛应用于罐头食品、饮料、糕点、糖果、冷饮、酸性食品和其他焙烤食品。80年代末日本首先开始工业化生产大豆低聚糖产品之后,又被批准纳入健康食品的行列。
乳清废水中还有少量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因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可以用于食品、药品和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是极有前途的高效益产品,受到特别重视。因此,为充分利用大豆资源,采用先进的膜分离技术处理大豆乳清废水的同时,还可回收乳清中的生物有效活性成分,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